承上篇,最後,補充幾種也是與乳製品有關的東西。
奶油(Butter)
![]() |
真正的奶油,奶素者可食。 |
很多人以為這是葷的。事實上吃奶素的人還是可以吃的--這個跟鮮奶油一樣,是由生乳提煉出來的。鮮奶油再下去提煉的產物就是這個--簡單講,接近100%的鮮奶油就是Butter。會讓人有葷的印象,可能是因為這個在香港的翻譯叫做”牛油”,讓人聯想到牛的脂肪吧。
相對於奶油,也像植物性鮮奶油一樣,有人造物。那就是我們小時候常常吃的乳瑪琳。
![]() |
假裝是奶油的人造偽物,”交脂化植物油”。 |
這個當然也是加工植物油。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包裝上寫著”不含氫化油”。這就是稍早提到的不含(或含少量)反式脂肪的加工方法的一種。其中一種叫”交酯化反應”,還有另外幾種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兩篇(反式脂肪酸、食用油脂的未來)。
1994年開始,人們開始注重反式脂肪酸的問題,也是在那之後各國才開始立法要求反式脂肪的標示與列管。當然,廠商也開始研究不同的加工方法去減少反式脂肪酸的發生。但是,圍繞著反式脂肪酸打轉的法規與研發,真的不會發生問題嗎?只是為了去除掉一種不想要的物質的研發,是否真能沒有盲點?換句話說,是只要沒有反式脂肪酸,人造油脂就可以安心食用嗎?
這個答案交給大家自己去判斷吧。去除掉這些專業問題,回到最基本的食品標示--反式脂肪標示為0,就是不含反式脂肪嗎?別傻了,衛生署允許含量0.3公克以下含量可以標示為0。詳見”反式脂肪標示不實 你吃下多少?“…….”本報記者向食品業者查證,業者不願證實,只低調表示「如果標示有反式脂肪,你是消費者你會買嗎?」還有業者稱「大家都沒有標示出來,如果你乖乖標出來反而很傻」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回到飲食與食品添加的問題,這次一口氣說這麼多,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東怕西驚地東西都不用吃了--只能說,業者良心與自律真的很重要。很多東西原來不是消費者要去煩惱的事情,但在工業化生產的時代,我們只能不斷地更加讓自己的意識抬頭--知道自己到底買了什麼,是如何生產?吃了什麼東西下去?也是幸虧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些東西,公平貿易運動與樂活的生活態度才會漸漸發揮它的影響力。
在新的消費意識抬頭之時,業者與店家更應該努力用功一點,擔起最基本的責任--到底我們賣給消費者什麼?我們的客人吃到了什麼,喝到了什麼?塑化劑事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惕與機會去重新檢視這件事情。
對了,最後要跟大家說,穆勒不相信人造食品與化學添加物。所以我們家的東西,全-部-無-添-加。放心吃喝吧!
作者/穆勒咖啡館店主Aarti (轉載請註名出處)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