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述
穆勒咖啡學堂:咖啡品味養成班
深入咖啡,一窺咖啡館老闆的私人筆記。
咖啡迷不能錯過的課程:《 咖啡文化 X 萃取方式 X 品飲鑑賞 》所有咖啡相關的大小事,一次涉獵!
你喝咖啡嗎?為了什麼喝咖啡?在哪裡喝?和誰一起喝?喝哪一種咖啡?
咖啡,從來就不只是咖啡而已。我們在不同的情境,不同的環境與動機下喝的咖啡,都帶給我們全然不同的感受──就好像,月底身上一分錢也沒有時吃的泡麵的味道,就是跟和朋友一起去山上露營時晚上煮的泡麵味道不一樣。
我印象最深的幾杯美味的咖啡,可能是準備聯考(啊,暴露年齡了)時,媽媽為我泡的一杯三合一咖啡;可能是第一次在咖啡館的吧檯裡,看著老闆用虹吸式咖啡壺,散發出一種喜愛與用心之下煮的一壺咖啡;還有一次在日本,看著一個穿著格子襯衫的老伯,在他自己只有吧檯座位的店裡,用已經預先磨好的咖啡粉泡出來的咖啡。
有更多的時候,那並不是一杯放在實驗室裡測量數據會顯現出「最優質」的咖啡,因為我們是人。人會因為不同的情境,不同的環境,不同的感受,而確確實實地影響到自己的味覺,更不用說整體的體驗了。
你有喝過一杯好喝又難喝的咖啡嗎?明明味道很好,但是在那間店裡你就是覺得不舒服。而儘管是條件沒那麼好的咖啡,只要我們用心去處理它,還是可以讓它呈現出最好的那一面。
所以技術和講究並不重要嗎?不,我並不是在說這個。我在說的是「用心」。當我們用心對人的時候,當然我們會開始講究,開始注重萃取的技術。我只是在說,一杯咖啡不只是一杯咖啡,而當咖啡超越了物質的層面,進入了人與人相遇、用心交流的地方,那就開始形成一種文化。
這堂課,要帶大家來認識咖啡五百年來的咖啡文化。
從人們最早怎樣開始喝咖啡,到咖啡器材的演進,咖啡館的興起、各種咖啡喝法的發明,還有最重要的,台灣咖啡館發展的脈絡。
也要為大家示範幾種不同的沖煮方式,帶大家喝喝看幾種不同時代的萃取方式,做出來的咖啡有什麼不同。最後會有一個小小的操作體驗,讓大家試做手沖咖啡。
在咖啡的各種研究與討論之中,很奇妙地,對於人們「如何喝咖啡」這一區塊,一直是最缺乏的部份。或許是我們的歷史一直都在唯物主義式的書寫,好像人們該關心的都是經濟活動、政治活動,帝國版圖的擴張等等「大事」,而人們如何生活如何交際,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。
有聽過「女給咖啡」嗎?知道日本第一家販售咖啡的喫茶店其實是鄭芝龍的後代開設的嗎?台灣咖啡館曾經是特種行業?
是生活形塑了我們的文化,希望這堂綜合了說故事、品飲與試做的課,可以帶領大家了解整個咖啡的發展與文化,同時建立一些基礎的沖煮知識與概念,讓我們告別「咖啡麻瓜」的時代,為我們自己的飲食文化與Sence建立一些基礎。
#一堂課了解咖啡的故事與文化
#從產地到餐桌,一次看懂咖啡產業鏈
#土耳其咖啡、虹吸式咖啡、手沖咖啡試飲,了解不同萃取法的風味差異
#手沖咖啡試做體驗
第一節:咖啡的起源
咖啡與祈禱—咖啡文化的開始
土耳其咖啡屋/土耳其咖啡文化
土耳其咖啡示範與試飲
咖啡占卜
第二節:咖啡在歐陸的發展
咖啡在歐陸的發展:歐洲咖啡屋的興起
濾滲壺/翻轉壺/虹吸式咖啡/濾壓壺
咖啡在工業革命之後
義式咖啡機/卡爾斯巴達壺/Melita濾紙濾杯
義大利咖啡吧檯文化
第三節:近代咖啡發展流變
從義大利到澳洲與西雅圖,第二波咖啡濫觴
女給咖啡/情人咖啡雅座/日系咖啡館/台灣義式咖啡發展/澳洲咖啡在台灣
虹吸式咖啡示範與試飲
第四節:第三波與咖啡生產溯源
精品咖啡:第三波咖啡興起
從產地到餐桌,咖啡產業鏈透視
手沖咖啡試做
深入咖啡課程│老師介紹:
Aarti(阿提),穆勒咖啡館店主。
咖啡店職涯10年餘,沖煮過數萬杯咖啡。注重每一個小細節,並不斷繼續精進研究。期待讓更多人嚐到好咖啡的味道。
關於穆勒咖啡館
~新鮮自烘咖啡 X 牧場直送鮮乳~
穆勒咖啡館的名字引自Pina Bausch早期的同名舞作,期望透過這間小小的咖啡館,提供專業且美味的咖啡、休憩與轉換心情的療癒場所,以及足以乘載故事的,劇場般的氛圍。
【時間】
2021年07月假日場:2021/07/24 (六) pm1:00~5:00 (共4小時)
【地點】穆勒藝文 (台北市北安路595巷33號B1,捷運大直站)。
【人數】3人開班、9人滿班
【收費】2500元/人 (含課程當日的午茶點心)
◎◎◎◎◎◎◎◎
【報名優惠】
(1)課程開始一週前報名並完成轉帳,享早鳥優惠價2350元
(2)團報優惠:三人以上同行每人2200元
【退費政策】退換票將酌收票價10%的手續費用,請於票券有效日開始8天前(票券效期開始日期起算)辦理申請,逾期恕不受理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