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來越多人開始享受手沖咖啡的樂趣,但有些步驟不熟悉,或是有些要訣還無法掌握嗎?
穆勒咖啡館店主Aarti分享手沖咖啡基本手法,十個步驟完成香醇咖啡,來看看吧。
Step1
燒水。能夠有新鮮的熱水效果會最好。水質的話,太硬太軟的水都不適合,且不同的礦物質對咖啡萃取的影響皆不同。簡單的過濾水通常能達到我們的需求,但請不要用純水或Ro逆滲透。完全不含礦物質,也會影響萃取。
☝ 硬水→容易萃取出苦味與澀味
☝ 軟水→容易萃取出酸甜味譜。
Step2
秤好所需咖啡量。最一開始建議的粉水比是15克咖啡粉沖200ml咖啡。
☝ 低於15克的粉量的話,操作上難度會比較高,也更容易萃取不均。
Step3
以熱水溫熱濾杯與底壺。
☝ 濾紙是否需要先浸濕?有兩派說法:
- 主張先洗過濾紙的,主要著眼在藉此去除濾紙的紙漿味。(還有一些人認為要先浸濕以讓濾紙平貼濾杯,嗯,我的看法與此不同。)
- 主張不先浸濕者,是為了讓咖啡粉排氣順暢、延長萃取時間,減少咖啡被水稀釋的程度。(此派認為先沖濕濾紙的話,放入咖啡粉時就會開始浸濕而影響萃取)
☝ 要怎麼做,其實都可以。濾紙洗過確實會因貼合於濾杯而影響排氣,所以若要先洗濾紙,請多加一道工序,即在沖煮前把濾紙取出重新整理,令其不完全貼合於濾杯,確保排氣順暢。而若是不先洗濾紙,一般會建議使用漂白濾紙以降低紙味干擾,但殘留漂白藥物與螢光劑的風險則相對較大。
Step4
將備妥的咖啡豆送進磨豆機研磨。建議以中細度研磨作為開始的參考值。
☝ 喜歡更乾淨風味的人,可在加上篩掉細粉的工序。
錐刀粉粒,手沖研磨度,與二號砂糖對比– Mazzer Kony
鬼齒手沖適切研磨度與二砂對比–富士珈機Fuji royal DX R220 臼式ミル刃
Step5
下壺底水倒掉,將咖啡粉鬆鬆地送進濾杯,輕搖整平。
☝ 切忌將咖啡粉拍實,盡可能讓咖啡粉蓬鬆有空間。進好粉後,可再次整理濾紙,讓濾紙和濾杯間保有空氣流通的空間。
Step6
將熱水裝至手沖壺內,初始建議水溫88~94度。
Step7
初次注水,從中心開始繞圈,將少量的水平均覆蓋於咖啡表面,浸濕所有的咖啡粉。若水量適切,下壺會流下數滴咖啡液,至多壺底薄薄一層,若多過此則為水量過多;若完全無滴落則水量過少。此步驟稱為預浸,又稱悶蒸。
☝ 若悶蒸成功,咖啡粉會舒芙蕾般膨脹起來。
☝ 悶蒸失敗的話有兩種情形:一是沒有膨脹反而塌陷,常見於注水不均或豆子不新鮮;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則是膨脹過度,表層如火山口班破裂後略為下陷,常見於太過新鮮的深焙豆。
Step8
觀察咖啡粉表層,如還持續膨脹中並充滿光澤,則可繼續等待。若膨脹已停止,表層漸漸失去水光則悶蒸完成,可開始第二次注水(但不要等到咖啡粉層開始內縮)。注水由中心開始,以螺旋狀向外進行。特別注意最外圈至少留半公分左右咖啡粉壁不要沖破,繞至最外圈後同樣以螺旋狀向內繼續注水。
☝ 保留0.5公分的咖啡粉壁,是為了維持咖啡的濃度。
Step9
斷水or不斷水?斷水法指在手沖的過程中分次注入熱水,每次注水之間則等待咖啡萃取液流至下壺;不斷水則是一沖到底,中間不間斷。斷水法的萃取率會高於不斷水。
☝ 不論使用哪一種方法,都要注意以下要點:
- 盡量維持咖啡粉層的型態,避免水量淹太滿、水位太高。
- 持續螺旋狀地注水,均勻萃取咖啡。同時觀察表層泡沫的顏色,若顏色開始轉白,當即停止萃取。
- 假如不希望過度萃取或苦澀味明顯,請盡量避免讓濾杯中的水完全漏乾。收尾時也一樣,當萃取量已達到我們的預設,或是表層泡沫已開始轉白,請即移開濾杯捨棄剩下的物質。
一沖到底:則此步驟持續以螺旋狀轉進轉出持續注水,同時控制濾杯水量不破壞過濾層,待萃取至目標毫升數,或浮沫轉白時停止萃取。
斷水法:可用稍大一些些的水柱,反覆均勻注水。但要避免濾杯中的水排乾(濾杯中咖啡粉層略微凹陷時即可繼續注水)
Step10
結束沖煮,將下壺咖啡略為攪拌或搖勻,即可盛杯品嚐。
作者/穆勒咖啡館店主Aarti (轉載請註名出處)
想知道更深入的手沖技巧與奧祕?歡迎報名阿提師手把手教學的手沖咖啡技法精華班,從萃取理論到實際操作,一次掌握手沖咖啡要訣!

延伸閱讀:
自動引用通知: 手沖咖啡濾杯流速越快越好嗎? - 穆勒咖啡館
自動引用通知: 咖啡濾杯差異研究: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濾杯? - 身體秘境|穆勒咖啡館
我想買書但無法進入,有別的方式可買嗎?